电蒸汽发生器的加热器结垢会影响加热效率、增加能耗,甚至可能因局部过热导致设备损坏,因此定期清洗至关重要。以下是针对加热器结垢的详细清洗方法,包括前期准备、具体清洗步骤及注意事项:
一、清洗前的准备工作
1.判断结垢类型
-水垢主要成分为碳酸钙、镁盐(硬水垢,白色或灰白色,质地较硬),或硅酸盐、硫酸盐(更难溶,需特殊处理)。可通过取样观察或水质检测确定类型,选择适配的清洗方式。
-若结垢较厚(超过1mm)或质地坚硬,建议先采用物理预处理(如高压水冲洗)松动表层水垢。
2.准备工具与材料
-清洗药剂:根据水垢类型选择,常见有有机酸(柠檬酸、草酸)、氨基磺酸(适用于碳钢材质)、盐酸+缓蚀剂(需严格控制浓度,避免腐蚀金属)等。
-辅助工具:循环泵(用于药剂循环清洗)、水桶/水箱(调配药剂)、橡胶管、扳手、防护装备(耐酸手套、护目镜、口罩)、pH试纸、温度计等。
-安全措施:确保操作区域通风,准备中和剂(如小苏打溶液)应对药剂泄漏,切断设备电源并挂牌警示。
二、具体清洗步骤
1.物理清洗(适用于轻度结垢或预处理)
-高压水冲洗:将高压水枪(压力5-10MPa)对准加热器表面,通过水流冲击力清除疏松水垢。注意避免直接冲击加热管接口,防止损坏密封。
-机械刮除:用塑料刮刀或软毛刷手动清理可见水垢,避免使用金属工具划伤加热器表面(尤其是不锈钢材质)。
2.化学清洗(适用于中重度结垢,核心步骤)
-步骤1:系统排空与冲洗
关闭蒸汽发生器电源,排空内部存水,用清水冲洗加热器及管路,去除表面浮尘和松散杂质。
-步骤2:药剂调配
根据水垢类型和加热器材质选择药剂:
-碳酸钙水垢:用5%-10%柠檬酸溶液(或3%-5%氨基磺酸溶液),并加入0.5%-1%缓蚀剂(如乌洛托品),防止金属腐蚀。
-硅酸盐或硫酸盐水垢:需先用10%-15%盐酸溶液(加缓蚀剂)浸泡,再用草酸溶液辅助溶解(操作时需严格控制pH,避免过酸)。
药剂温度控制在40-60℃(温度升高可加速反应,但需低于设备耐受温度)。
-步骤3:循环清洗
-将调配好的药剂通过循环泵注入加热器腔体,确保药剂完全浸没加热管。
-保持循环1-3小时(根据结垢厚度调整),期间每隔30分钟检测药剂pH值,若pH升至4以上(酸性减弱),需补充新药剂。
-观察药剂浑浊度,当溶液中出现大量沉淀时,更换药剂继续清洗。
-步骤4:中和与冲洗
清洗结束后,排空药剂,用清水冲洗2-3次,直至冲洗水pH接近中性(6-7)。
若使用酸性药剂,需用0.5%-1%的小苏打溶液循环10-15分钟中和残留酸液,再用清水冲洗干净。
3.钝化处理(可选,延长设备寿命)
-对于碳钢材质加热器,清洗后可采用2%-5%亚硝酸钠溶液(或磷酸三钠溶液)循环15-30分钟,在金属表面形成钝化膜,防止二次腐蚀。
-钝化后用清水冲洗干净,晾干后再投入使用。
三、清洗后的检查与注意事项
1.检查效果:清洗后观察加热器表面,应无明显水垢残留,加热管表面光滑。可通过开机试运行,对比清洗前后的加热效率(如升温速度、能耗)判断清洗效果。
2.安全注意事项:
-化学药剂需远离火源,避免与皮肤直接接触,操作时佩戴全套防护装备。
-酸性药剂不可用于铝制加热器,以免腐蚀设备;不锈钢材质避免长期接触高浓度氯离子(如盐酸),防止晶间腐蚀。
3.定期维护:根据水质硬度(建议每3-6个月)定期清洗,同时在进水端安装软水器或阻垢剂投加装置,从源头减少水垢生成。
通过以上步骤,可有效清除电蒸汽发生器加热器的水垢,恢复设备加热效率。实际操作中需根据设备型号、材质及结垢情况灵活调整。